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乐秀窝 > 其他 > 东北出马笔记吴半仙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 > 第1012章 如何获得阴德

凡此种种,其实皆是人之常情,这些年见了太多太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肚子苦水,说出来唯有一声叹息。

若论对错,站在不同的角度,其实都可以有不同的判断。

正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任意评判别人的对错,本身就是不对的。

说实话,对于这些情况,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因为我也没经历过,而且我们都说冤亲债主,有些亲人的确就是债主来的,那也没办法,这也都是你们的因果。

但你要记住,人生总有来处,万事皆有因果,你的父母家人无论爱不爱你,你们前世都是有宿缘的,否则成不了一家人。

或者你上辈子欠了他们的,这辈子要来还债,或者是他们欠了你的,这辈子要还给你。wap.

总之要么是报恩来的,要么是报仇来的,要么是共业感召来的。

前面两个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是共业感召来的,那么日子过得再苦再穷你也不必怨恨父母,也不用骂儿女没出息,严格来说你们算是狱友。

因为你们是共业感召来的啊,就是一起在人间承受共同因果的人,所以有些人日子过得惨兮兮的,总想着找人做法事改命运,我说人的命是改不了的,你做再多的法事,也只能给你在有限的范围内微调一下,因为你生来就是这个果报,神佛都改变不了果报,更何况人呢?

所以你应该做的,不是把这个宿缘变成宿怨延续下去,而是如何在今生今世化解了这份因果缘分,来生就互不亏欠了。

多做善事,多爱家人,多换位思考,用宽容和包容心态去看待一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你光靠着做法事是不行的。

说不定,当你放下心里的仇恨和包袱,试着去爱父母家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事情也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让自己的心里多一份爱和光明,总比多一份仇恨和黑暗更好,你说是不是?

刚才说的是第一种,孝顺父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可以获得阴德,也可以改变命运。

第二种就是行善,做善事未必非得不留名不宣扬,但一定要出于本心,不能刻意为之。

你如果不宣扬,阳德无法立即化成果报,却会自动转化成阴德,当你在遇到困境时,再以阳德果报的方式应在你的身上。

这里讲个“裴度还带”的故事,说的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宰相叫裴度,此人法令纹极深,腾蛇纹入口,年轻还没发迹的时候,相师给他看相便说:将来必定饿死。

当时正是裴度穷困潦倒的时候,由于科举屡试不中,还被人说将来会饿死,他每天郁郁寡欢,便去寺院游玩散心。

结果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拜完佛以后,匆匆忙忙就走了,忘记了拿脚下的包袱。裴度急忙追了出去,没有追上,他就拿着包袱等着那个妇女。

等了一天还没有来,隔天又到寺院等候,才终于等到了那个女子。

原来这女子的父亲被人冤枉陷害,打入大牢,她拿了珍贵的玉带去送礼疏通,却把装玉带的包袱忘在了寺院里。

裴度把包袱和玉带全数送还,女子拜谢,愿留一条赠送裴度,裴度笑着说:我若贪图此物,何必在此守候呢?

等裴度回到家以后,偶然间又碰到了那个相师,相师看到裴度大吃一惊,问他最近有什么奇遇,裴度如实回答了他。

相师赞叹:你还玉带积攒了阴德,这条腾蛇纹入口的面相,纹路改变了,不再入口,还变成了玉带纹,将来必定富贵不可限量。

结果当年裴度就考中了进士,后来官至宰相,辅佐唐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确实做到了富贵不可限量。

所以你看,这就是做好事改变了面相,也改变了命运啊。

当然也有一些反面案例,比如前些年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人,喜欢冬泳,偶然的机会救了一名落水儿童,还登上了报纸。

从那之后,这个人就把报纸裁剪塑封了,每天带在身上,只要出去跟人谈业务,他就会把这个报纸拿出来,给人家瞻仰一番,说我哪年哪月救过一个孩子,上过报纸,你跟我合作肯定不吃亏。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肯买账,觉得他是个好人,但一来二去,大家也就都烦了,觉得这个人很讨厌,救个人说个没完没了,还塑封了带在身上四处说,于是再没人跟他合作,都觉得他脑子有问题。

所以,这件事就是一个反面案例,我们做了好事不是不可以说,但是没完没了的说,不但惹人反感,还会让这个阳德快速消去。

所以,与人为善当然是好的,但凡事都该有个度,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人一直在做善事,但是他的家庭其实过得不好,这很可能就是功利心太重,做的太过了。

做善事是讲究随缘的,不能太刻意,你在路上遇到一个有困难的人,你不求回报的帮助了这个人,其实就是结下了善缘。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善缘却能引起不可思议的果报。

正所谓: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行善,方是功德。

《太上感应篇》云:“积阴德者,子孙必昌。不殄天物,不肆淫盗,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趣无所不入!”

第三种获得阴德的方式,就是承受困难、弘扬正气。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记载“积善无人知,阴德也。不陷人于险,阴德也。暗中作方便,阴德也。大修行人,自己积德未充,鲜不爲外魔所攻。若能回思内省,发大忍辱精进,则魔障化爲阴德。”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做善事没有人知道,这是一种“阴德”,不让人陷入危险也是一种“阴德”,暗中做好事与人方便,这也是一种“阴德”。

那么对于真正的修道者来说,如果自己的善行还不够,很容易被外部的邪恶力量攻击。但如果能够反思自省,发扬忍辱和精进的精神,那么邪魔的干扰也会转化为“阴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